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标题: 秋天泡脚,肺润肠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9-7 06:13
标题: 秋天泡脚,肺润肠濡
中医保健理论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有记载:“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泡脚,长期坚持,他曾作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这些诗句论述了泡脚的益处。
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1晨梳头,夜沐足
中医学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 顶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鬓有太阳、率谷,额有印堂,枕后有风池、风府、哑门、翳风等穴位,当诸阳所会,百脉所通,故梳发能明目祛风,引血向上。
足三阳、足三阴经均起止足部,并与全身经脉、器官密切相联,足浴通过热力及药物作用于脚部,可起到引火归元、引血下行、调和阴阳的作用。
另外,中医学历来强调天人相应,不同的时间、节气以至于时辰都有不同的养生要求,养生如能顺应天时,必然能使经络通畅,气血充盛。一日之晨如一年之春,属于阳气升发之时,此时刺激诸阳之会效果尤佳。“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 (《 养生论》 )。
相反,由昼至夜则若春至冬,过午阴气自半,入夜则阳衰阴盛。同时因“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素问·厥论》 ),故夜晚寒邪易从足部入侵,进而侵犯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所以容易出现“脚冷冷全身”的现象。
《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记载:“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所以将沐足时间定于夜晚临睡前,沐足后覆被入睡既能保持整夜足部温暖,顾护阳气,更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一举两得。
2秋天泡脚,肺润肠濡
1、促进血液循环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很多人都做过足疗,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我们相应的反射区脏腑有问题。泡脚会刺激穴位和相应的脏腑反射区,舒经活络,改善脏腑功能。
足浴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及经络,人体的足部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足浴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3、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引发疾病。中医认为脚部有与人体脏腑对应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另外,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揉搓脚心,有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4、泡脚驱散寒气
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不吃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作用之大。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很多经过泡脚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泡脚的时候,会感觉膝盖很凉,说明体内的寒湿正在被泡脚的热水和中药逼出体外。因此,如果你得了风寒感冒了,有时不用吃药,泡泡脚,一出汗,将体内的寒驱散,就OK了。
还有很多血压高的人,如果长期泡脚,会使得人体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因此,慢慢的血压就降了下来。总之,明白了道理,身体力行的去做,泡脚的好处只有您自己最清楚。
资料参考自中医思维十
欢迎光临 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http://www.cnmiaomus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