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委、区政府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为龙头,按照“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提出大力引导果品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陕州红梨”品牌。

一次偶然机会,陕州区张湾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朱春建得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有个叫考密斯的红梨新品种,全国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就买来果苗进行试种,结出的果实香甜可口,比山东的口感还好,于是,种植面积扩大到2600亩。陕州红梨成熟时,全国各地30多家客商在2.5公里的乡村道路两旁设立收购点17个,陕州红梨远销京沪广,出口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每天销售量在10万公斤左右。
据了解,陕州红梨平均亩产4000多公斤,批发价为每公斤3.2元。正在给客商装车的农民薛见超说:“一车拉红梨17吨,送到山东烟台,运费5000元,高速公路开通了绿色通道,农产品不收过路费,油钱最多2000元,可赚大了!”红梨的销售还带动了运输业、包装业,帮客商选果、装箱、装车也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为促使“陕州红梨”品牌健康发展,陕州区决定拿出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发展陕州红梨种植补助。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先建后补、以补代奖”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品产销协会积极参与,鼓励发展果品产业。区园艺管理服务中心将聘请果树专家,在3年内对全区果树管理专业人才分批次培训1000人次c h ,确保全区每个果品主产行政村有3至5名农民骨干技术员,促进果树新优品种实用配套技术的推广普及,增加果业经济效益。

为让“陕州红梨”品牌走出河南,走向全国,陕州区根据果品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合作社、企业等生产主体,采取“果农+合作社+企业”经营的模式,通过各种平台,宣传推广“陕州红梨”品牌,为陕州区经济腾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