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主要病虫害防治
1.杉苗猝倒病:发病情况和防治方法见马尾松苗猝倒病。
2.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chr.et
Spanld.]:在我国各杉木产地都有发生,但以丘陵地区较为普遍而严重。病害主要在春季发生,5~6月为流行盛期。先年秋梢受害最重。病害初发生时,症状不很明显,随后叶先端很快变褐枯死。病害继续发展,使针叶完全枯死,并扩展到嫩茎上,逐渐使整个枝梢变黑褐色枯死。发病较轻的,嫩茎可不致死,顶芽仍能抽发新梢,但新梢生长因病害轻重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杉木炭疽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树木受到其他环境因素影响,生长不健康,抗病力减弱所致。诸如土壤粘重板结、瘠薄干旱、地下水位过高等等,都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方法应以营林措施为主。深耕整地,深挖抚育,施用有机肥料,间种绿肥或压青等,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杉木幼林生长条件而达到预防杉木炭疽病的目的。对立地条件太差,短期内改善有困难的局部地方,应改用其他适当的树种造林。
3.杉木细菌性叶枯病(●Pseudomonas cunninghamiae
Lin●):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我国分布普遍,尤以海拔
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在自然条件下,造成伤口的主要原因是针叶互相刺伤。在树冠密接的林缘、林道两旁和风口上的林分病害常较严重。防治方法尚待研究。建议在当风的林地改用其他树种造林或栽植保护林带;注意苗木检疫,保护新的杉木用材林基地。
4.杉木生理性黄化病;立地条件不良的杉木幼林,或遭受旱涝灾害的幼林,针叶常普遍产生黄化现象。病树从六月起,当年新梢上的针叶逐渐失绿变为黄色或桔红色。幼树生长停滞。到第二年春季,黄化的针叶很迟才渐渐返青,或不能完全返青,六月以后又重复黄化。黄化严重的杉木幼树,很容易受炭疽病菌的侵染。使新梢大量枯死。预防杉木黄化病应在造林时注意适地适树的原则,并要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
5.双条杉天牛(●Smanotus.bifaciatus
Motsch.●)。本虫为害轻时可使树叶发黄,长势衰退;重则使整株枯死。
成虫体形较小,色黑褐,鞘翅上有两条棕黄色横带,前胸背面中部有5个光滑的瘤突,排列成梅花形。卵白色,长约2毫米。
本虫一年或两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成虫出现盛期正是杉木扬粉期(湖南)。卵多产于树皮裂缝中。幼虫孵化后起初在韧皮部取食,树干上流出白色树脂,以后蛀入木质部。幼虫多集中在树干下部为害。
防治方法主要为加强林地抚育,作好除萌防萌工作。对于过密的林分,须适时进行合理的间伐抚育,使林分通风透光,林木生长健壮,不易发生虫害。如已发生虫害,则(1)要及时清除被害木,采伐原木要及时剥皮,伐根要力求降低或剥皮。(2)当幼虫尚未进入木质部时(广东化州4月前,湖北武昌8月中旬前,河南罗山9月前),可根据树干上流出的白色树脂,用尖刀挑开树皮,顺虫道找出幼虫,将其刺杀;当幼虫长大进入木质部后,可用25%乐果或辛硫磷400~800倍液或敌敌畏300倍液注入虫孔,然后用黄泥封闭虫孔,将其杀死。(3)在成虫出现盛期可以烟剂熏杀或以90%敌百虫1公斤加水500~800公斤喷射树干。(4)可在成虫出现前,在林缘附近堆集一些病虫木或被压衰弱木,引诱成虫前往产卵繁殖,然后在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剥取树皮,加以烧毁。(5)用稻草编成小帘,在树干
6.杉梢小卷蛾(●PoIychrosis
cuninghamiacola Liu et Pai●);幼虫蛀入杉树嫩梢顶部或顶芽为害,造成枯梢,以幼树受害较重。
成虫为小蛾,体暗褐色。卵扁椭圆形,乳白色,覆盖着胶汁。老熟幼虫头部和前胸背板棕褐色,胴部乳白色,各节相联处有一紫红色环带。蛹有臀刺8根。
本虫一年发生2~5代,因地而异;以蛹在枯梢内越冬,翌年3~4月羽化为成虫,产卵于嫩梢叶背面主脉边缘,卵散产。成虫有趋光性。一条幼虫可转移为害几个嫩梢,1~2龄幼虫取食嫩叶,3龄后蛀入嫩梢为害。老熟幼虫在枯梢中化蛹。
防治方法(1)营造混交林,如与枫杨混交可使主梢被害率由60%降低为10%左右。(2)保护天敌,蛹期天敌大腿蜂寄生率达37%左右,应注意保护。(3)冬季以人工摘除并烧毁被害梢。对被害主梢,要用手捏杀,不要摘除,以免影响杉木生长。(4).可用
50%杀螟松乳剂200倍液,40%乐果乳剂、90%敌百虫400倍液,50%马拉松8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防治第一代初龄幼虫。(5)在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以黑光灯或糖醋液(糖1份、醋1份、水10份)诱蛾。盛液钵以放于1.
7.白蚁1为害杉木的白蚁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O·)formosanus(Shira
ki)●]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两种。
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头顶背面及胸、腹部背面黑褐色,头部和腹部腹面棕黄色,翅黑褐色,全身被密毛。
黄翅大白蚁有大兵蚁和小兵蚁。有翅成虫头、胸、腹暗红棕色,足棕黄色。
这两种白蚁均筑巢于地下,黑翅土白蚁的巢一般离地面1~
防治方法(1)压烟薰杀,根据分飞孔判定巢位,然后于其处开探测沟,一般能在入土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