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去产能,调结构是我们应对苗市低谷的三大策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这三项工作都做的不是很到位,特别是调结构,喊的人多,做的人少,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其中的症结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调结构雷声大雨点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人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够,存在随大流思想和侥幸心理,或者不知道该怎样做。 在 2014年年底,一个中型苗圃的总经理在跟笔者聊天时说,他选择的是坚守,不想再折腾苗子了,现在苗子卖不出去,全当韬光养晦了,况且自己苗圃里的苗子长势都不错,过两三年就能出圃销售了。 笔者告诉他,这不是理性的坚守,是无谓的牺牲,低谷期苗木价格不高,正是调整种植结构的好时机。他却说,没关系,随大流错不了,人家能过咱也能过。而后果怎样的呢?今年他的不少苗子已经长成了工程苗,但市场价格很低,还不如2014年底的价格高,也就是说,苗子规格大了,而价格却低了。 更令他头疼的是,苗子都长大了,不移栽肯定长不好,而移栽又要投入不少资金,而这两年他的销售业绩非常不好,苗圃已经入不敷出,根本就没有钱来投入。 与这位老兄不同的是,在去年年初,山东梁山沁园园林工程公司总经理马军就及时将苗圃里一些中小规格的法桐和速生白蜡进行了处理,能卖的就卖,卖不掉的就砍掉了。笔者问他,砍了不有点可惜么?再养两年,苗子大点是不是会好卖一些。他非常坚决地说,必须要砍掉,砍掉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改种其他品种。他意味深长地对笔者说,法桐、速生白蜡和国槐的存圃量太大了,如果不及时调头,低谷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听了马军先生的一席话,笔者心中颇有感触。而事实上,马军先生的这步棋走对了,他苗圃里定植的彩叶豆梨已经成为热销品种,不少人不远千里来参观考察和订购。马军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仍然坚守速生白蜡和法桐,今年的后果不堪设想。虽然调整后的苗子还不够大,但今年的销售情况是相对不错的,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调整种植结构不是一件小事,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在选择新的种植品种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必须是在本地能够正常生长的树种,尽量不引进边缘树种。 二是必须是存圃量较少的树种。 三是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树种,如性状良好的彩叶乔木,开花乔木,一些乡土树种的园艺品种,以及低碳环保树种等。 四是要和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有的树种投资比较大,种苗贵而且出圃周期比较长,这样的树种更应结合自身实力来选择。 还需一提的是,调整种植结构,并非将老树种彻底扔掉,而是要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来减少行情不好的树种,增加市场紧缺的树种。 调整种植结构是必举之措,早调早好,晚调晚好,不调不好。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苗木产业的稳健发展,所有从业者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4 04:28 , Processed in 0.222874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