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牧与木镇木瓜山之缘

2016-8-23 14: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1| 评论: 0

摘要: 李白杜牧与木镇木瓜山之缘木镇,地处青阳县东部,318国道与103省道在此交汇,距县城二十四里,古代叫吴潭镇,也称木竹潭。在古代,这里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青南古道穿木镇而过,木镇是古代青阳连接东邻各县的主要通 ...

李白杜牧与木镇木瓜山之缘

木镇,地处青阳县东部,318国道与103省道在此交汇,距县城二十四里,古代叫吴潭镇,也称木竹潭。在古代,这里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青南古道穿木镇而过,木镇是古代青阳连接东邻各县的主要通道,也是横贯皖南的重要驿道。因此,木镇街古代商业非常繁荣,是皖南丝绸贸易的重镇,从晚清到民国有着小香港之誉。

木瓜铺 
木瓜铺位于木镇,铺,古代铺递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铺递与驿站功能相同,除了公文往来中转,亦是往来官员邮驿人员食宿供应之所。古代十里一铺,五里一墩(如:南陵的烟墩)。青阳东路,有石岭铺(青阳人今称十里铺),长山铺(长山乃范仲淹幼时读书成长的地方),木瓜铺。每铺相距十里,木瓜铺距县城正好是三十里。
木瓜山 
青阳人常戏称木镇下辖“省、市、县。”黄山本是市名,近期因黄山复名徽州运动,火爆于各大媒体,黄山,在木镇却只是一个村子,另外,“省、县”分别是河北村和石台村。木瓜山,不大不小的正好在黄山村。海军的好基友饭哥家的木瓜山祖屋饭哥家门前的小桥流水木瓜山上百年柿子树木瓜山上的古树 
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这首《望木瓜山》是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第32首。此诗语极平常,通俗易懂的程度与《静夜思》不相上下,在李白众多神作里属于极为普通的一首。 
李白 
而木瓜山,亦属青阳境内平常之山。青阳境内,山多奇秀,若无李白的这一次的邂逅,木瓜山在皖南众多无闻的山岭土丘中仍旧默默的继续等待着。木瓜山泉有点甜有人说,李白流放夜郎时经过湖南隆回的木瓜山,心情郁闷,写下了这首《望木瓜山》。隆回,今湖南常德县,木瓜山即位于湖南常德府城东七里,而这一说法也就记载了在《常德县志》里。
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墓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受永王李璘案牵连,被判罪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获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也就是每一个人小学课本里曾学到过的《早发白帝城》。
 李白下江陵 
《望木瓜山》这首诗实际李白作于天宝十三年,也就是754年,这一年,李白五十四岁。从天宝元年开始,李白一生三次到过九华山,期间不停的往返与当涂、宣城、秋浦、金陵等地。按李白年表,753年,李白正在宣城敬亭山上嗨;755年又徒步去了当涂、秋浦等地。无论从宣城到秋浦,还是当涂到秋浦,木镇都是李白必经之地。若李白徒步没有随身带帐篷的习惯,木瓜铺的驿站,或者是附近客栈,就是李白中途休息的地方。至于李白睡醒了为什么要写诗?呵呵!李白写诗,当然从来都不需要任何解释。 
杜牧 
杜牧作为晚唐第一流诗人,虽不及李白,但其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跨越千古,自然是比李白的《望木瓜山》响亮的多。杜牧作为池州刺史,踏足青阳的次数,自然是不会比李白少。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通志》载:“木瓜山,在池州青阳木瓜铺,杜牧求雨处,今尚有庙。”那么,木瓜山留下杜牧的痕迹比李白更加清晰。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杜牧四十二岁。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自魏晋以来,儒学渐次没落,更在安史之乱后,国外及少数民族宗教传播到中原,其间,明教、袄教、弥勒教等与佛教混杂,各种宗教在一起杂交、繁殖,加上兵燹灾祸连年,使大唐的信仰极其混乱。海军认为,当大唐信仰产生危机的时候,唐武宗灭佛,灭的并不仅仅只是一家之“佛”,而参与这场运动的也不仅仅就皇帝一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杜牧这首《江南春》写的正是当时的金陵。南朝佞佛,为建寺庙劳民伤财,僧尼又多侵占田产,逃避税赋,并且与其他各种邪教组织混杂一起,难以辨识,给国家与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九华山,作为一个佛教刚刚兴起的地方,却逃过了这次劫难。作为积极响应朝廷破除封建迷信号召的杜牧为什么轻易的在自己的地盘放过了九华山?木瓜山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却在这时发挥了历史的作用。会昌五年,池州大旱,禾苗干枯,加上飞蝗肆虐,眼见田间无收,百姓饿蜉遍野。杜牧作为一州刺史,自然无心执行灭佛运动,此时的杜牧,抗旱救灾乃是首要任务。 
求雨 
虽然杜牧作为致力于破除封建迷信的地方官,但在天灾面前也只是一介脆弱的书生,对于民间传统的信仰,杜牧也只好姑且一试。
 木瓜山神庙 
相传木瓜山有山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郡有灾害,必能救之。前后刺史,祈无不应。”为谋百姓生计,杜牧放下灭佛的工作,前往木瓜山去求雨,又于次年往木瓜山还愿,并写下了《祭木瓜山神》:“维会昌六年岁,次丙寅,某月某日,某官敬告于木瓜山之神。惟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郡有灾旱,必能救之。前后刺史,祈无不应。去岁七月,苗将萎死,祷神之际,甘雨随至,稿然凶岁,化为丰年。仰神之灵,感神之德,愿新祠宇,以崇祭祀。今易卑庳,变为华敞,正位南面,庙貌严整。风雷云雨,师伯必备,侍卫旗戟,罗列森然。惟神系云在襟,贮雨在缶,视人如子,渴即与之。不容凶邪,不降疾疫,千万年间,使池之人,敬仰不怠。伏惟尚飨。”木瓜山神,作为一个地方小神,在唐武宗灭佛那段时期,因为杜牧的求雨,往来间,耽误了响应皇帝的号召,不仅挽救了九华山刚刚兴起的寺庙,更是使地方免受灾害,救活一方生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2 20:10 , Processed in 0.235150 second(s), 1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