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的软景配置即植物配置是否引人注目,关键之一在于园林植物的层次感,植物层次感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高低错落和色彩组合几个方面。植物高矮对比鲜明、种植疏密有致、色彩关系和谐,就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一)标准层次植物配置标准:“先高后低,先内后外” “点景大乔木、贵树——中等大乔木——其它小乔木——大灌木、球形植物——小灌木及地被灌木——时令花卉——草坪” 五层植物分层配置,彩色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丰富。 第一层:高7-8米、胸径20公分以上的大乔木 (二)不同花期植物配置 春季白玉兰、迎春花、樱花;夏季紫薇、合欢、广玉兰; 秋季月季、一串红及变叶木; 冬季常绿针叶林。 各季植物配置得当,可显出四季花开不绝。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红叶李、鸡爪槭配置在一起,观赏期可延长半年。石榴、紫薇、夹竹桃配置,观赏期长达5个月。梅花花期短,盛花期仅两周,若配植一串红、菊花,就可改变景观。 从目前花卉地被的应用看,开花品种较多,特别是开花地被植物,但用量不大,仅局限于局部使用,还需加大花卉比重,突出特色。 花卉地被可以应用的标准化部位: 植物花期: 一月开花的植物: 炮仗花———紫葳科——(1-6月) 二月开花的植物: 深山含笑——木兰科——(2-3月), 迎春————木犀科——(2-4月), 三月开花的植物: 蚊母————金缕梅科——(3-4月), 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3-4月), 桃—————蔷薇科———(3-4月), 紫叶李———蔷薇科———(3-4月), 四月开花的植物: 鹅掌楸———木兰科———(4-6月), 梨—————蔷薇科———(4-5月), 樱桃————蔷薇科———(4-5月), 日本晚樱——蔷薇科———(4-5月), 垂丝海棠——蔷薇科———(4-5月), 苹果————蔷薇科———(4-5月), 红花檵木——金缕梅科——(4-5月), 美女樱———马鞭草科——(4-10月), 五月开花的植物: 金焰绣线菊—蔷薇科———(5-10月), 月季————蔷薇科———(5-10月), 木本绣球——忍冬科———(5-6月), 黄菖蒲———鸢尾科———(5-6月), 可应用开花地被植物名录: (三)彩叶植物搭配: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叶枫,秋季变红的红叶槭,黄叶银杏,红叶柿子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绿叶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深绿色柳树、草坪、浅绿色法桐、深绿色梨樟、淡绿色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红色彩叶植物: 枫香—————秋季变红 乌桕—————常年红色 鸡爪槭————秋季红色 重阳木————秋季红色 池杉—————秋季红色 四照花————秋季红色 紫叶李————常年红色 水杉—————秋季红色 三角枫————秋季暗红色 五角枫————秋季红色或黄色 黄连木————秋季红色 柿子树————秋季红色 扶芳藤————秋季红色 五叶地锦———秋季红色 红瑞木————秋季红色 南天竹————常年红色 红叶石楠———春秋红色 红花继木———常年红色 紫叶酢浆草——常年紫红色 羽衣甘蓝———冬季紫红色 吸毒草————常年紫红色 紫背桂————常年叶背红色 黄色彩叶植物: 鹅掌楸————秋季黄色 银杏—————秋季黄色 无患子————秋季黄色 石榴—————秋季黄色 假连翘————常年黄色 金叶女贞———常年黄色 金森女贞———常年黄色 金叶黄杨———常年黄色 金叶菖蒲———常年金黄色 黄金榕————新叶黄色 吊兰—————常年浅黄色或白色 朱蕉—————常年浅黄色或红色 洒金珊瑚———常年黄色斑点 景观植物分类型配置标准化 (一)典型大面积绿地栽植组团 特点是层次搭配丰富,但是绿地尺度 较大,同种基调乔木、灌木数量大。 植物配置要点 要点一:组团由于绿地尺度大整体配置容易杂乱、堆砌感强,所以分解为小尺度的组团配置更易把握尺度。一般在中间区域成片、成线种植,形态较简洁,一般边缘处相对错落复杂。 要点二:主次组团的种植为达到景观突出、辨识性强,需要突出组团的主次,形成主次形态对比,形成整体形态上的繁简对比。 (二)公共景观区域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要点 要点一:围合注重硬地景观与绿地的形式、布局的结合,用植物围合景观,藉以营造丰富的、多彩的、流动的景观空间 要点二:渗透利用栽植与景观的进退关系,使自然的活物与硬质景观相生相长,共同营造出属于组团内部的、令人感到亲切的空间 (三)商业景观区域植物配置 此区域绿地面积小,硬地铺贴面大,其人流聚散功能性较强,植物配置时要同时兼顾实用功能及美观效果。 配置要点:高大乔木、灌木层次清晰、适当配置花卉 最新评论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2 04:33 , Processed in 0.270956 second(s), 14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