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苗时间 1、秋冬造林成活率高,因而秋冬季是苗木出圃的主要季节。秋冬季起苗应在“霜降”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这段时间进行,在豫西地区一般是10月下旬至1 2月中旬。 2、春季起苗应在土壤化冻后至苗木萌芽这段时间进行。起苗过晚,苗木萌芽并开始进行水分蒸腾,加之春季干旱多风,气温急剧上升,极易造成苗木失水,降低苗木质量。 二、起苗要求 1、起苗方法。起苗一般根据苗木地径和根系的大小,沿苗行一侧距苗基40厘米左右垂直下挖一定深度后再斜挖,保证根系数量和长度,同时注意保护柱干和顶芽,多年生大苗和珍贵的苗木要带一定规格的土球,以利于苗木成活。 2、苗木处理。起苗后要对伤根和多余的须根进行修剪,保证须根的长度和数量达到要求,截干造林的苗木要在起苗后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截干,树冠过大的苗木还要进行适当的疏叶、疏枝等处理,以利于包装、运输和造林等。 3、苗木保护措施。苗木保护重点是根部。起苗要尽量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在晴天和大风天起苗。在苗圃地土壤过于干旱时,应在起苗一周前适当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三、分级和统计 1、分级。合格苗木分级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不能出圃。综合控制条件为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顶芽发育要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 综合控制条件达到要求者以根系、地径和苗高三项指标分级。分级时首先看根系指标,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在根系达到要求的同时,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如果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合格苗分Ⅰ、Ⅱ两个等级,地径为主要分级指标,苗高为次要指标。 苗木分级常与起苗后的拣苗相结合,首先要除杂剔废,将混杂在苗木中的异己种类及苗木中的等外废苗先剔除,再按标准规定大小,初选拣出Ⅰ级苗,再按标准规定大小,选出不合格苗,最后拣出占数量最多的Ⅱ级苗。 2、数量统计。苗木产量统计要对Ⅰ、Ⅱ级苗和不合格苗分别统计。病虫害苗、机械损伤等废苗不统计产量,对于分级后的不合格苗木,采取两种方法区别对待,如果是有病虫的、根系过短或过少的,重损伤的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的弱小苗木,必须烧掉;如果仅是形态指标不够标准的小苗,还可通过移植进一步培育。 苗木统计一般结合分级进行,小苗每捆以合适数量成捆后统计捆数,大苗逐株清点数量。苗木分级统计应在庇荫无风处进行,分级统计后,要立即包装,挂好标签。 四、包装 苗木分级、统计后,要严密包装,包装材料有稻草片、纸箱、塑料袋、化纤编织袋、麻袋、蒲包等,要根据苗木、环境条件、存放与运输条件及时间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包装材料。运输时间越长,包装越要精致。 五、苗木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工作要由种子检验员、检疫员在原苗圃成批检验。检验、检疫结束后,填写苗木检验证书、检疫证书,准备贮藏或运输。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不能出圃。 六、运输 运输过程中,要用帆布或彩条布将苗木包严,遮挡风吹日晒,严防失水。运到造林地后不能及时造林的,应选择背风庇荫、排水良好、安全无害的地方进行假植,要注意时间不能过长,及时造林。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2 04:19 , Processed in 0.189811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