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验案解析——颈性眩晕(气虚血瘀型)【供你参考】 中医病案整理:于某,男,35岁,因头晕5年,加重1月就诊。CT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病,未系统治疗。伴头昏头沉,颈部僵硬,活动后稍缓解,肢倦乏力,无手麻手凉,无怕风怕冷,无恶心呕吐,纳眠可,二便调。血压:140/100mmHg。平素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常有不适感。舌暗有瘀斑,白苔,双脉细沉尤以尺脉沉弱。 诊断:(气虚血瘀型)眩晕。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 中医处方:葛根,黄芪,丹参,红景天,川芎,钩藤,桑寄生,炒杜仲,牛膝,车前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7剂后效显,眩晕症状明显改善,仍有颈部不适感。 二诊:上方加用桑枝,桑叶,并嘱患者做颈部保健操,注意劳逸结合。 中医解析:颈性眩晕一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不一,中医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提出临证四法: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四诊合参,明查标本;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无证可辨,化浊为先。分清标本的虚实所在,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或以化痰,或以平肝,或以补肾益精,或以补益气血,或以化浊醒脑,通窍活血。 中医需辨明疾病的本质,发病的机理,对症治之,出现临床上患者病情复杂,症状多样或无明显症状但实验室指标异常时,应当首先清化血浊,以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为在临证中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注:中药方剂用量需辨证处理,仅供参考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5 09:20 , Processed in 0.261698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