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为中医治疗伏风化热咳嗽的有效方剂。《伏邪新书·伏风》载:“风伏肺络,鼓荡痰饮,发为咳喘吐白沫……兼化热者,麻杏石甘汤。”《增辑汤头歌诀·发表之剂》中指出:“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肺热而喘仲景方,散邪清热义深长。 中医认为外感咳嗽见喉痒,咯痰不爽者,乃伏风未达化热之明证,治法不论新旧,均宜清宣,并拟定了加味麻杏石甘汤的主方(《中医治伏风咳嗽撷要》)。 麻杏石甘汤(炙麻黄、炙石膏、光杏仁、生甘草、桔梗、炙紫菀、熟牛蒡、冬瓜仁等),轻清宣肺,于治疗寒包火咳嗽和风温、风热、风燥咳嗽,症见咯痰不爽、痰塞胸口必多咳而后出者,并注:“如咯痰甚爽,痰薄不厚者,石膏不适用也”。 中医认为咳嗽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肺失宣肃。其中,肺失宣发,多见于早期;肺失肃降,多见于后期,邪实以痰浊为主,风痰多伴咽痒。中医认为风盛则痒,痒则咳甚,咽痒为风咳常伴症状,非指伏风咳嗽,凡风邪所致皆可见。 中医针对咽痒呛咳,多加用酸甘化阴和熄风药,如乌梅、甘草、白鲜皮、乌梢蛇、全蝎、蜈蚣、蝉蜕、僵蚕等,入络搜风,针对气道高反应性效果甚佳。中医体悟伏风咳嗽,风邪久伏肺络根深蒂固,加之络脉纤细迂曲,只有虫药才能攻伐其根基、搜逐其邪气。 注:中药方剂用量需要辨证处理,仅供参考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5 09:21 , Processed in 0.195662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