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桑基鱼塘历史时刻,荒废湿地成宝地,这位“湖州女儿”荣膺国字号荣誉 潮新闻 记者 孙韵2024-03-06 16:55全网传播量30万 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全国妇联公布了新一批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 浙江11名女性荣获殊荣。 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传承的践行者徐敏利,榜上有名。 徐敏利本人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见证桑基鱼塘历史时刻,她流下激动的泪水 记者第一次见到徐敏利是在湖州荻港村古河道的渔舟上。小舟荡漾,石桥水清,江南水乡荻港渔村风情尽显。 荻港渔村古河道的生态旅游路线所依托的正是流传千年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该系统于2017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指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对生态环境基本“零”污染的典型农耕生态循环系统。 生长于桑基鱼塘边的徐敏利,几代人受益于桑基鱼塘的恩泽,深谙桑基鱼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她看来,如何保护传承这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桑基鱼塘及相关资源,是带领当地民众迈向“共富路”的关键一招。 2008年,时任浙江省政协委员的徐敏利提交了保护桑基鱼塘的提案,此后年年呼吁,最终得到政府高度重视,为桑基鱼塘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起到关键作用。 2017年11月,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徐敏利作为荻港渔庄代表前往意大利罗马,见证“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时刻,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徐敏利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湖州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她所在的企业和政府共同申报了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村民们将鱼塘挖深,垫高田基,鱼塘与田基之间的间隙土地也利用起来种植桑树等植物,鱼塘里的淤泥是桑地最好的肥料,而桑叶采摘下来又可以养蚕,蚕蛹也可以作为鱼的食物,蚕粪则增加着鱼塘的肥力。 这样做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同时也保护了荻港村的自然环境。 建设荻港渔庄、开发生态旅游路线、建设农业文化遗产主题书屋、开发荻港非遗陈家菜,徐敏利以农业文化传承为契机,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蝶变升级。 产业破圈者,鱼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五届 在徐敏利看来,桑基鱼塘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更是找到一条既符合生产效益需求,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 “2005年,我发现荻港有许许多多的荒废湿地、老桑地还有一些老池塘,为何不利用荻港的特色自然条件建立一个休闲、娱乐、垂钓为一体的渔庄,留住前来荻港旅游的客人呢?” 说干就干,她利用当地荒废湿地、老桑地、小鱼塘开发荻港水路旅游线路以及荻港渔庄农旅度假中心,将水乡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文化相结合,展现最完整的荻港水乡魅力。 徐敏利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围绕桑基鱼塘开发水上精品游线以及农旅度假中心、食品厂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了当地村民600多人就业,一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食品厂还可以将老百姓的鱼和桑叶收购加工成产品,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十余年来,荻港渔庄始终坚持着一件事,保护、传承、利用、宣传桑基鱼塘。 在荻港水路旅游路线两岸还建有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禅茶馆、丝绸馆、湖州笔道艺术馆。 2010年起,徐敏利发起并筹办鱼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十五届。 鱼文化节那一天,人们唱鱼歌,跳鱼舞、吟鱼诗、猜鱼谜、玩鱼赛、开展鱼桑文化论坛,打造了一场场鱼桑文化盛宴。 徐敏利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荻港渔庄成立。 2019年,徐敏利发起成立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全面推出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重点的历史人文与实地体验的研学旅行课程,对鱼桑文化作了梳理,设置了探鱼源、养鱼经、捕鱼乐、品鱼味等40项研学课程,打造鱼桑文化研学村。 “我觉得如今我们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浙江的品牌,更是立足于世界的生态品牌,所以我们希望今后能增强这样的责任意识,例如去年我们的鱼文化节就以‘生物的多样性’为主题,希望唤起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在荻港村,诗中所描绘的这一情景清晰可见,古老又迷人的“桑基鱼塘系统”风光给村里带来了更多的新兴业态,也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增添了发展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9-6 01:26 , Processed in 0.223707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