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青神竹编:一把篾刀走出国际范岷江是长江的一个重要支流,地处岷江中游的眉山市青神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竹子生长,这里竹林茂密,竹种繁多,为竹编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时期,青神县就已经开始利用丰富的竹资源进行编织。到了明清时期,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工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2008年,该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眉山市青神县中国竹艺城竹编培训基地里,来自中非共和国的19名官员和技术人员正跟随老师练习编织技巧,他们参与的由国际竹藤中心举办的“中非竹藤编技术培训班”就要正式结业。经过近20天的学习,大家伙学习了平面竹编、混合竹编、瓷胚竹编等各种编织工艺,技艺也越发熟练起来。 瓷胎竹编,是青神竹编的重要工艺之一,以瓷器器皿为胎,用极细的竹丝编织成各种图案,全程靠手和镊子来精准控制,而这“毫米级”的作品,也十分考验眼力和耐心。不同于传统的竹编培训课堂,在中非竹藤编技术培训班上老师讲授的只是基本方法,图案创意则由学员们自由发挥,当中国技艺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常常给竹编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灵感。 在青神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看来,这种给外国学员讲授的过程,也是一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也让他在竹编的创意上有了更多灵感,“这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发展,通过他们的思维告诉我们,我们怎么去创新。” 截至目前,青神已在中非、厄瓜多尔等国家建立非遗传习所61个,培训了来自56个国家(地区)的万余名学员。文化之间的交融共创,也让传承千年的青神竹编走向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4 08:50 , Processed in 0.173489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