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行时,“外地皮”比“新会皮”更具竞争力

2024-11-20 07: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2| 评论: 0

摘要: 市场下行时,“外地皮”比“新会皮”更具竞争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李曾在过去的文章中多次提及到,“工艺皮”在直播和电商行业中成为陈皮市场下行时的“宠儿”,其本身就是有一定“市场优势”的。首先是成本 ...
市场下行时,“外地皮”比“新会皮”更具竞争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李曾在过去的文章中多次提及到,“工艺皮”在直播和电商行业中成为陈皮市场下行时的“宠儿”,其本身就是有一定“市场优势”的。

首先是成本。跟传统新会陈皮制作的三个标准“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化”不同,工艺陈皮一般采用外地种植的茶枝柑皮制作,其产地成本会比新会种植的茶枝柑要低许多,同时在陈化时间上,工艺皮利用反复加温加湿等人为操作,让陈皮呈现出经历了三年以上陈化时间的“物理外观”,并通过干燥或者添加香兰素等仿陈皮的气味,让本应该陈化三年以上的柑皮实现了变装,直接降低了时间、管理、仓储等成本,所以工艺皮不管是整体成本还是利润空间,都比传统陈化皮有优势。

再看色香味。陈皮陈化的本质,就是柑皮里面的挥发油、果酸、果糖等成份,经过缓慢氧化后成为黄酮类物质,从外观上的干燥变化到气味变化,再到吃用时口感变化等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工艺皮则因为没有经过缓慢氧化的陈化过程,其柑皮中挥发油仍然是保留了原始状态,因此香味还是果香、果酸等原始味道。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区,即很多人在没有食用过传统陈化陈皮时,会误以为工艺皮的味道就是陈皮味道。作为干果皮的味道保留,其果香、果酸反而不需要用高温煮泡来释放出来,所以工艺皮一般只需要简单冲泡就可以吃到味道;相反,传统陈化的陈皮还需要持续的沸水煮泡10分钟才完全出味,其相比工艺皮的果香、甜香味更弱,特别是对陈皮的老陈香味不敏感的消费者,会认为工艺皮的味道更符合口感追求。

另外,工艺皮在“外观”上也有优势。因为自然陈化具备不可控性,其陈化过程中柑皮与空气接触程度、仓库的温湿度、果皮的收采时间等等不同,都会导致陈化出来的陈皮有味道和外观上的差异,总之陈化时间越长,客观存放环境的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陈皮的外观,而工艺皮采用短时间、集中仓储、统一采收的优势,能保证人为干预后陈皮出品的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消费者质疑,为什么工艺皮每一片都非常标准,而自然陈化的化感觉外观多变的原因。

最后是供应量大且能持续。新会产区目前的茶枝柑种植量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的15万亩左右,而外围的种植量还在不断增加,非正式统计已经过百万亩。按照工艺皮的制作成本和手段,一般都是采用外地茶枝柑皮为原材料,所以在本地皮供给不稳定、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以量大价优的外地皮作为工艺皮原材料,就可以实现快速制作且出货的玩法,满足到以微商、直播等快速卖货的商业模式。

所以总的来说,看起来很假,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真的工艺皮,还是很有“市场”的。

新会皮市场受到“低端化”冲击,工艺皮、外地皮仍是“市场主力”

许多人声称,非新会所产便非新会的,即为“假皮”,只要种植于新会即可,无需理会其他“非新会陈皮”。实则,当下横亘在新会陈皮市场面前的已不单是“真假问题”,更有大量周边柑皮海量产量的“围追堵截”。

前文老李曾言,在消费行情向好之际,众人皆在寻觅正宗佳品之时,种植于新会的新会柑自然不愁销路;但反之,在行情欠佳之时,消费者皆会因“价格”因素而步入“劣币市场”,即他们更倾向于接纳价格低廉的产品,而非品质优良的产品。

如此一来,问题便应运而生,这些外围的茶枝柑相较于新会种植,呈现出成本低廉、产量庞大等特性,瞬间便能填补正宗新会皮的空缺,这便是为何在某多多上仍有月销几十万单“新会陈皮”的盛景,而坚守售卖正宗新会皮的商家却难有两三单成交的缘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2 06:46 , Processed in 0.195997 second(s), 15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