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4个中药材即将入关,部分品种或将迎来“降价潮”? 高久恒说药材 2025-05-29 00:11 安徽 导读 •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俄罗斯药材进口冲击国内市场,部分品种价格或断崖式下跌,倒逼本土产业升级;同时催生跨境合作新机遇,中俄共建交易市场与技术中心,重塑中药材供应链格局。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一、市场冲击:部分药材价格或“断崖式下跌” 1. 供应激增打破垄断格局 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盛产防风、白鲜皮、黄芪等中药材,年采摘量超5万吨。此前国内依赖野生资源或高价进口,而此次开放24种药材进口,将直接填补国内缺口。例如,防风进口量已通过满洲里口岸增至25.65吨,预计后续规模化进口将压低同类药材价格,尤其是国内种植成本较高的品种(如关防风、白鲜皮)可能面临“价格战”。 2. “替代效应”冲击本土种植户 俄罗斯药材以野生为主,品质高且成本低,如西伯利亚白桦茸因活性成分含量高,已抢占国内高端市场。若进口品种与国内主栽品种(如黄芪、防风)重叠,本土散户种植户将面临低价竞争,甚至出现“药贱伤农”现象。 3. 抑制游资炒作,平抑价格泡沫 近年国内药材市场屡现囤积炒作,如黄芩、细辛价格暴涨数倍。进口药材增加供应,可缓解供需矛盾,削弱游资囤货动力。例如,黑龙江自贸区通过“基地+进口”模式,已推动俄罗斯刺五加等药材稳定供应,减少市场波动。 二、行业重构:产业链洗牌与升级机遇 1.倒逼国内产业提质增效 俄罗斯药材凭借规模化采集和现代化加工技术(如白桦茸纳米级萃取工艺)抢占市场,倒逼国内企业升级生产标准。例如,黑龙江企业已尝试引进俄罗斯低温萃取技术,提升药材附加值。 2. “北药”崛起,打造第五大交易市场 黑龙江省正筹建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整合俄罗斯进口资源与本土“寒地龙药”(如刺五加、人参),目标辐射东北亚市场。此举可减少对安徽亳州等传统市场的依赖,降低流通成本。 3. 跨境合作催生新增长点 中俄共建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原料进口与深加工一体化。未来可探索“俄种植+中加工”模式,利用俄方土地资源扩大稀缺药材(如野生防风)种植规模,反哺国内产业链。 三、风险预警:质量监管与市场乱象 1. 质量安全隐忧 俄罗斯药材虽品质优良,但部分品种可能因国内外标准差异引发争议。例如,2023年同江口岸首批进口白鲜皮需经严格检疫,未来需强化抽检与信息追溯,避免“以次充好”。 2. 短期市场无序波动 进口初期可能出现价格“超跌”,冲击中小药企。例如,2023年黄芪价格因供过于求暴跌30%,需警惕类似风险。 四、破局建议:政策护航与产业协同 1. 建立“进口药材储备调节机制” 参考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对关键品种(如防风、白桦茸)设定动态储备阈值,平抑价格波动。 2. 推动“数据驱动”的种植规划 落实行业相关人士提议,建立中药材供需数据库,精准预测进口冲击范围,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3. 强化跨境质检与品牌建设 借鉴满洲里口岸经验,推广“落地即抽检”模式,同时打造“俄产道地药材”认证标识,提升市场信任度。 4. 扶持本土企业“走出去” 鼓励药企赴俄投资种植基地(如贝加尔湖白桦茸项目),降低原料成本,规避贸易壁垒。 最后结语:冲击与机遇并存,行业需“冷思考” 俄罗斯药材进口既是“鲶鱼效应”下的行业洗牌,也是重构供应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契机。唯有政策精准调控、企业主动转型,才能化“价格战”为“价值战”,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高久恒说药材。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请认准我,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2 20:19 , Processed in 0.195118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