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药材市场有点冷,这些品种跌得让人揪心(7.27) 疲急要用车车n 2025-08-02 16:51 江苏 导读 •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行情好的时候谁都能赚钱,现在才是见真本事的时候!"文山王老板把三七茎叶变废为宝,亳州玩起药材期货,陇西签下五年长约——这场中药材寒冬里,冻死的永远是反应慢的,精明的早已穿上棉袄找新路。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云南文山药材市场的陈老板最近愁得直薅头发,仓库里120吨三七堆得跟小山似的。 年初还做着每公斤120元的美梦,眼瞅着价格一路跌到85元,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这行情真是邪了门了,往年再差也不至于这么惨啊!"他蹲在仓库门口,烟屁股扔了一地。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最近都在上演同样的戏码,报价单上绿油油一片,超过六成的品种都在降价。河北安国的李大姐种了八年金银花,今年收成不错,可价格直接腰斩。"去年还能卖280一公斤,今年140都没人要,这不是要人命嘛!"她看着满地的金银花直跺脚,急得嘴角都起了泡。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灯盏花,云南主产区明明减产了8%,价格反倒暴跌30%。山银花那边更离谱,中药注射液企业的采购量明明比去年多了12%,价格却跟坐了滑梯似的往下溜。中药材信息网的后台数据显示,最近一周的访问量暴涨300%,全是各地药农在查行情,生怕自己跑得慢了。 这波行情把干了二十多年的老药商都整不会了。亳州药材市场的老张头摇着蒲扇直叹气:"我在这行当混了大半辈子,头回见着这么邪性的行情。要说供需关系吧,根本对不上号啊!" 要说这事的根子,还得从三年前说起。那时候疫情闹得凶,各路资金像赶集似的往药材市场挤,把当归、连翘这些抗疫品种炒上了天。当时的价格那叫一个疯,早上一个价,下午就敢翻跟头。现在可好,那些炒家赚够了拍拍屁股走人,价格直接来了个"膝盖斩"。 山东平邑的老周就是被这波行情坑惨的主儿。三年前看着金银花价格噌噌涨,一咬牙包了五十亩地。"当时想着种得多赚得多,哪知道现在价格跌了一半不说,冷库里还堆着去年的存货没卖完呢!"他蹲在地头,看着满地的金银花直嘬牙花子。 更糟心的是药典标准说变就变。2020版药典把山银花和金银花彻底分家,山银花一下子丢了三分之一的饭碗。云南那些刚通过GAP认证的灯盏花基地更惨,药企转头就去找更稳定的银杏叶提取物了。"这跟谁说理去?辛辛苦苦达标认证,结果人家说换就换!"基地负责人老马气得直拍桌子。 不过要说聪明人还是有的。文山那边就有人想出了新招,把三七的茎叶开发成饮片原料,两年工夫消化了七成库存。亳州这边更绝,直接搞起了中药材期货交易,把三年后的产量都提前锁定了。甘肃陇西的黄芪种植户更精明,跟片剂厂签了五年长约,价格浮动控制在15%以内。 冷库老板们倒是乐开了花。河北安国一家仓储公司三天就签出去两万吨仓位,老板笑得见牙不见眼:"这行情,囤货的急着甩,没囤的也不敢接,最后便宜了我们这些做仓储的!" 中药材市场这潭水深得很,表面看是价格波动,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在洗牌。那些还抱着老黄历不放的主儿,迟早要被市场淘汰。倒是那些脑子活络的,早就开始琢磨新出路了。要么转型深加工,要么搞订单农业,反正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市场寒冬冻死的都是那些反应慢的,真正精明的早就穿上棉袄准备过冬了。就像文山那个把三七茎叶做成饮片的王老板说的:"行情好的时候谁都能赚钱,现在才是见真本事的时候!"他仓库里的存货早就处理得七七八八,这会儿正琢磨着开发新产品呢。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9-3 23:37 , Processed in 0.233694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