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药材市场风云突变,是囤货好时机还是风险陷阱? 萬想蕊 2025-08-06 06:55 上海 导读 •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今年的药材市场像过山车:红花椒因天灾减产价格飞涨至120元/公斤,白芷被大户拉抬却暗藏风险,五灵脂绝地反弹却难持久,桂圆肉、吴茱萸等品种则跌入谷底。行情背后是供需博弈——追涨杀跌易成接盘侠,唯有深耕产地、把握周期者能笑到最后。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今年的药材市场,到底怎么了?有人说它像坐在地铁末班车的老大爷——一路晃着、摇着,忽明忽暗让人迷糊,钱包里的票子都不敢轻易拿出来——真怕一不留神买贵了或者砸手里。 最近最热的瓜,哦不,最香的料,非红花椒和白芷莫属。 一边涨得飞起,一边突然“悄咪咪”地冒出头,真是让药农和药商们心跳加速,买卖之间哪来那么多从容淡定? 红花椒这一波骚操作,不得不说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 今年甘肃武都的大红袍,原本大家还稳稳地指望着火锅店、炒菜馆子能多消化点,谁知极端天气说来就来——前脚刚霜冻打了个喷嚏,后脚马上干旱来凑热闹,花椒树就这么被折磨得七零八落。 产量一少,市场立马跟着风向标转。 98块一公斤的均价你以为够嚣张?人家中等还得上112,顶尖货直接开到120,飞天价一点儿都不含糊。 这涨幅是谁也拦不住。 有卖家笑疯了,买家则挺住——钱袋一瘪,面色发青,谁还敢随便囤货? 而这个价格,只是从7月21号算到现在就已经蹦高了十来块。 到底背后什么猫腻?几场天灾而已?还远不止。 再往南一点,四川、陕西的辣椒还都没伤筋动骨,但花椒的头条居然给了北线。 说起来渠道可笑,安国那边同样是大红袍,韩城货竟然只要48元!这差价,相当于两个世界。 买家看到报价表愣住了,这下不当侦探都说不过去了。 瞅准哪个产区、比价,别硬跟风。 你要只玩一个市场的行情,保不准哪天真被收智商税。 白芷呢,算是个低调的狠角色。 这东西前阵子跌成“白菜”,谁都以为会在大棚里烂掉。 可亳州这波豪横大佬一出手,行情立刻脉门重启——5块、6块、7块,小统二条大统全线起飞,最高8元也有人抢。 但别以为全天下都激情澎湃,其它市场依然波澜不惊,对着涨价的浪花连个耳光都懒得扇。 其实想想,白芷自己也有苦衷,新货老货堆成山,要不是那几位大户憋着一口气,这回轮到的还真不一定是谁。 而且,现在行情顶多是抬头,真说能否突破天花板,谁都底气不足。 老江湖们私下嘀咕,反弹空间有限,要想靠它发家致富,还不如提前瞅瞅下一波大热。 说到这里,还得cue一下五灵脂,这位“低调老炮”可让不少人猝不及防。 前面不是还跌得裤衩都快没了吗?结结实实地砸在地上,不过最近一转眼就绝地反弹。 六月初还七十来块一斤,现在嗖嗖蹿到九十块上下,一眨眼能涨个百分之十几。 这给老药商们一种错觉,仿佛看到了第二个“股市牛市”,一手货握在手心忍不住抖几下。 但你说这波行情能撑多久?还真不好说,要看接下来有没有商家被价格吸引进来种植,生产不恢复,价格就僵着,但只要外来资金一进场,涨跌又是另一番江湖。 这些都是涨得厉害的角色,至于价格飞流直下的,还有好些“落魄英雄”。 桂圆肉就是典型,今年日子过得有点憋屈。 去年不是还高高在上,受够了外贸减产的恩惠吗?今年风向一歪,直接下坡路见底。 亳州四十块左右都不要说,五十以上的算豪华版,普通货早被打回原形。 有老中间商自嘲“历史的车轮碾过来,连汤都没咽下去”。 这玩意虽说药食两用,大宗品,但你别以为好插手,体量太大、品种太杂,外行想横插一脚,真是又难又累,谁玩谁流汗。 后面有没有新货,大家眼睛睁大点就行。 冬瓜皮和冬瓜子混着一起降价,本来也正常。 去年冬瓜子还拍着胸脯十块说话,今年六块都有人嫌贵。 绿色纯一点的也一样,从头到尾打了个对折。 冬瓜皮这个东西本就轻,碎得快,对外观还要求死高,想存着?容易发霉。 去年疯涨的时候没怎么跟风,这会儿顺势退一退,谁也不觉得委屈。 惊喜还不止,吴茱萸又来添乱。 前几年的五百块天价还历历在目,全国人民都一股脑儿地种,结果冷静下来全成过气网红。 今年新货一上,价格直接头朝地,一斤三十多块钱,眼看着就跟地摊上的大头菜一样了。 资深药农说它周期短,种一年吃好几年,资源涌出来了,还能有啥行情? 不过人也有执念,行情曾经普涨过,农民还是会趁低谷修枝打理,希望下一波能混口饭吃。 真要说能不能回到巅峰,一时间也说不准,按这个心态往复循环,只能看它自己慢慢调整。 看来看去,其实药材这个行当,每年都是拿天气、资金、市场三板斧砸来砸去。 有人说它像过山车,有人说像打地鼠。 有时候,你刚以为抓稳了行情,结果市场一个大浪拍过来,连裤子都没保住。 今年这几波涨跌,说到底多是“供需”的产物。 红花椒就是个看天吃饭的戏精,各路供货地一闹情绪,价格顿时冲天。 白芷靠大户抱团取暖,其它市场还一脸冷淡,就像楼下大爷看小年轻炒鞋似的,冷眼旁观。 五灵脂则是属于“小众精品”,没人问津时冷得发凉,突然热了又引来一堆赌徒。 反观那些降价品种,无非是产地产能撑爆了,需求没长出来。 都是这些老把戏,一茬茬轮着变。 问题来了,这种行情到底能不能追?适合种还是适合卖?有人想着高点出货落袋为安,有人还憧憬下一波政策春风。 可惜市场并不按常理出牌。 老药农秒懂规矩:“谁跟风谁吃亏,谁沉住气谁能捞点好处。” 行情像流感,每年都变异,今年刚抱怨需求差,明年又在嫌产量多。 信息差大,行情传播速度快,一夜之间盘面就彻底洗牌。 炒家是最灵的,快进快出,药农往往就是“最后一棒”,眼看着涨了,却永远追不上高点。 毕竟,药材生意从不靠一哄而上、从众扎堆。 玩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讲究稳,不求快,只求不掉队。 说到专业点,能不能追,首要还是要看产地货量供需、资金是谁在主导、外围有没有热钱以及生产恢复得怎么样。 红花椒这轮风暴,就是天灾拉着产量急降,市场热得像沸水。 但你以为一直涨下去?等四川、陕西行情回归理性,外加下半年气候恢复,说不定又成“去年今日,泪满春衫袖”那一幕。 白芷反弹太猛?别高兴太早,产新一多,新老货堆出花,照样回到“白菜价”。 这种瘸子赛跑的游戏,玩来玩去,就是让没准备的人接盘。 五灵脂的“小众效应”其实也怕突发大规模种植,谁宁可被价格吸引进场,产能一爬坡,后面还是一地鸡毛。 其余那些跌跌不休的大宗药材,无非是庄家出货心思太急,市场消化一波,等到淡季再观望。 明摆着一句话——别指望永远站在风口。 药材生意看的不是瞬时的高潮,而是能否熬得过低谷。 短期跟风的多半都会被市场修理,他们以为能靠消息面一飞冲天,结果常常颗粒无收。 真正能吃到红利的,反而是那些愿意扎根产地、静下心研究周期波动的人。 信息多、心态稳,才是药市老玩家的基本功。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送命题:“现在你要是有一百斤花椒、一吨白芷,该卖还是该囤?你手里要是全是跌价品种,这会儿慌还是再等等?” 等你掏心窝子说一说,看咱药市明年谁能笑到最后?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9-3 23:48 , Processed in 0.186705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