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万亿市场,生鲜果业人的未来在哪里?(二)

2016-9-28 10: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8| 评论: 0

摘要: 中如今,站在2016年中下间,拨开云雾,笔者发觉:中国果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本就内忧外患、再加资本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果品行业正在加速洗牌。资本的推动,也只是让这场本就要来的危机早一点来而已, ...


如今,站在2016年中下间,拨开云雾,笔者发觉:中国果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本就内忧外患、再加资本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果品行业正在加速洗牌。资本的推动,也只是让这场本就要来的危机早一点来而已,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消费的升级和竞争的升级。




消 费 升 级



消费水平升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这几年我国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2016年还将进一步下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开始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与之而来的是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


(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万亿元,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是10年前的3倍)


同时,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测算,当前国内新中产人群约有1.8亿人,占总体人群的13%左右。而阿里创始人马云则更加乐观,他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称,中国在未来的15到20年,中产阶级还将至少增加至5亿。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近期调查显示,尽管中国经济当前增速有所放缓,但75%的中国消费者将会维持或者提高消费水平,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仍然很强;收入增加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乐观态度,将有力地推进着社会消费总额的持续增长。



消费需求升级


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正在向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并注重营养等附加价值。消费者对水果的诉求,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于吃到、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好吃的。


消费者开始对水果的新鲜程度、外观、口感、内在品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在意水果的基本属性到开始在意水果的附加属性,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开始注重心理满足、品牌等附加价值。其中,以进口中高端水果受市场追捧的表现可见一斑,消费者从过去关心低价水果逐步向关注高价值水果转变



消费方式升级


得益于物流、冷链、信息技术及保鲜技术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较传统上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在物与人之间极大的提升了便利性和时效性。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不再受限于区域、季节、距离、时间等因素。水果的消费场景,从集中化、计划性购买,转变到了碎片化、随意性购买。对于水果,消费者想吃就吃,还能马上吃到,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个按钮,甚至是一念之间就完成了水果的消费。


水果销售业态,由过去的路边摊、夫妻店,士多店(杂货店)、农贸市场,到超市、大卖场,再到连锁专卖店,生鲜电商,以及水果微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势态。其中,以百果园为代表的水果连锁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在生鲜电商哀鸿遍野的情况下,百果园却开了近1600家店,且还在以每天新开2-3家店的速度扩张中。水果连锁可谓生命力不俗,未来或为果业营销主体。


如果说百果园是你楼下的水果店,那么易果生鲜就是你口袋里的百果园。易果生鲜和百果园都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人群,两者在近年来的崛起也正是得益于消费的升级发展。从线上到线下,消费者既能马上购买,又可选择预约下单、定时送达,及好友拼团等;水果消费的决策成本也较过去大幅降低。




竞 争 升 级




外来竞争


当波兰苹果成功叩响中国大门,很多人发现,在我们身边,进口水果越来越多了。据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准入的进口水果输出国家和地区多达39个;水果采购可以说是已进入全球化、多元化时代


一方面,更多的水果进口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国内果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以波兰苹果为例,据了解,即将出口到中国的波兰苹果价格约为每公斤2.5元,即1斤不到1.3元。此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热议,“波兰的苹果这么便宜,中国的果农怎么办?;从种植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果农种不出这样的苹果。”


(笔者在网上还经常看到一类声音:“中国果农的水果滞销,还进口那么多国家的,不知道咋想的?”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后面会讲到)



专业化竞争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果业竞争也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借用刷屏曾朋友圈的一句话来说:“表面上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是各行各业越来越专业化了,越来越精益求精了。”


专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以褚橙为例,褚时健老先生负责种(产品),本来生活负责销(营和销)。两者既分工,又协作,各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到极致,这才有了名满天下的“励志橙”。



资本之战


生鲜被视为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这也意味留存着成为行业第一的机会。所以生鲜企业,尤其是生鲜电商企业近年来颇受资本青睐。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5年生鲜(含实体)领域公开的融资金额达50亿元;而仅2016年上半年,生鲜(含实体)企业公开的融资金额就超48亿元。果业发展可谓提前跨入资本竞争时代。



全产业链之争


生鲜水果行业的核心竞争在于产业链的整合,这也是做好水果生鲜最难的地方。在当前同质化竞争严重及资本外力的作用下,水果行业的竞争已经由区域竞争到线上线下竞争,上升至产业链上下游之争。


由于水果不同于工业品,无法靠人工合成等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之争中,上游(果品)的资源竞争往往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发力产业链上游也是近年来众多果企竞争的重要手段。


不过,无论是发力产业链上游,还是产业链上下游之争,全产业链整合大战都将势必上演。诚然,有能力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少之又少;但是没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将很可能被有能力做全产业链的企业整合,或是在竞争中淘汰出局。


忧伤的是,大变局下,消费升级了,竞争升级了,我们的果业却没有升级


如,我们的一个核心,果品品质没有升级,甚至是在倒退。


据笔者曾赴多产地一线及了解来看,大多数滞销果品其实都是低价值果品。果品滞销的背后通常和自身品质相关,如成熟度不够、品质差异大、商品化程度低等,甚至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果品;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很多滞销果品为什么无法采购的原因。


譬如某冬枣,以前个头很大味道很甜,市场认可程度很高,但一旦需求量大了就出问题了——大的可能就不甜,因为加了膨大剂等激素,导致品牌美誉度迅速下滑。对于消费者而言,今年买的不好吃,明年就不会再买,或者会少买,那这个牌子慢慢就倒了


还有其他不少品种果品,也存在着和某冬枣类似的问题,如某香梨不再香,已带来了愈发明显的负面效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3 12:48 , Processed in 0.237002 second(s), 15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