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每年的台风几乎都会造成一定的绿化损失,去年的“鸿灿”“苏迪罗”也毁掉了沿海各地区数以万计的行道树,灾后深根性、冠幅小的抗风树种就已经受到关注。 今年的超强台风“莫兰蒂”更令人咋舌,在福建省内毁坏了65万株行道树,仅厦门就有35万棵行道树倒伏。一次台风能造成如此损失,而重新建成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需要很长时间。此时,抗风树种、养护管理等因素已经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了。 数据显示,厦门的行道树有30多种,最常见的是垂叶榕,此外三角梅、羊蹄甲(洋紫荆)、面条树、黄葛榕、小叶榕、大王椰、假槟榔、木棉花和火焰木也是常见行道树。其中,浅根系、不抗风的榕树类占比最多,据悉,厦门行道树比例最高的就是垂叶榕,达13.2%。 美国有研究显示,在150多种城市常见树种中,棕榈类植物抗风性能最好。此次,莫兰蒂台风过后,厦门的棕榈类植物也表现了很强的抗风性,证明了美国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正确。其他抗风效果较好的树种还包括紫薇、冬青、池杉、广叶玉兰和橡树类。 厦门此次巨大的绿化损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像昆明学习分析灾害成因,组织研讨灾后要引进和重新栽种什么样的树种,至少要增加抗风性强的棕榈类植物,以及紫薇、冬青、池杉等。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相关部门可列出园林绿化可选植物、禁用植物供各单位参考。 另一方面,树木栽种、绿化养护等也是行道树不抗风的重要因素。宁波市园林局设施监管科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曾分析道:台风中被吹倒的树木,有些属于浅根性树种,加上雨水、内河水倒灌,被水淹过后的根系没有原来那么扎实,支撑不住就倒了;还有一大部分倒伏的是新近栽种树木,树根都还没扎深,“有些道路施工项目因为经费原因,施工方在敷设管线时挖得不深,为了树木根系不响应管线,树穴也挖得不够深。” 山东莱州佳美月季园总经理刘晓俊在接受中国园林网记者采访时说道,“日本(岛国)的景观树树冠都很小,抗风能力很强。” 一般来说,种植的树坑要较大,要为树提供地上和地下充足的空间。但在国内,种植树的树坑一般较小,较适宜的方法是:一般大树应有10×10米面积的树坑,小树也应有3×3米的面积。而且,树坑下面还要保证透气和渗水,以满足树根的生长需求。如此,才能让树根牢牢植根于大地,抗击台风。 另外,群植树、避免孤植树也是抗御台风的好方法。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5 05:17 , Processed in 0.224087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