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是2016年10月17日。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神州十一号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空。这个消息要多牛就有多牛!国人的目光再次仰望天空,聚焦到了航天事业。紧随其后,河南大河网传来一个相关兴奋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很牛,题目是:《“太空牡丹”已在洛阳开花育种》。这消息真好。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没错的,它是国人心目中的国花,古人早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的定论。而“真国色”的太空牡丹又是在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洛阳育种开花的,真是意义非凡。但洛阳种植牡丹的地方很多,特别有名的就有十几处园子,那么,“太空牡丹”究竟是在哪一家呢?呵呵。这一家的园子,恰好是洛阳国际牡丹园。园子位于洛阳机场路上,对此我是比较熟悉的。园子的主任是霍志鹏先生,总工程师是张淑玲女士,两位都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都是园林界著名的牡丹专家。转发大河网这一消息的,就是霍志鹏先生。他是昨天在手机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不然我怎么知道? 看了这则消息我才清楚,2011年,也就是五年前,志鹏兄把982粒牡丹、芍药种子,送到了北京航天城,搭乘“神舟八号”,随之遨游了太空。一晃五年过去。今年开春,清明刚过,首批“太空牡丹”植株从翠绿浓密的枝叶间,伸出了一根根花梗。随之,鼓胀团状的花苞绽放出一朵朵雪白的花朵。那朵朵鲜花,如出水的芙蓉,似洁白的云朵,又像素洁无瑕的白玉,那么惹人喜爱。从开花的时间看,这些阿娜妩媚的“太空仙子”,该属于早开品种。 志鹏向记者介绍说,当年“上天”的种子,是5袋牡丹,1袋芍药,分别于2011年的年底、2012年的秋季,还有就是2013年秋季,分三批播种。牡丹种子开花需要3年到5年,在此期间,他们仔细记录了牡丹的叶子、芽苞和根茎的生长状况。今年4月份,首批“太空牡丹”有7株出落得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其中有6株开出了白色牡丹花。这种首批开花的类型属于凤丹白。开花之后结了实果。随后,科技人员收获了珍贵的牡丹种子。这是真正的“航天二代”。这预示着,牡丹航天育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生长看,此牡丹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植株比原有的植株要健壮了许多。 那么,太空育种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的解释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达到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以便产生新的变异,返回地面后形成新的种质。说白了,就是把陆地上的种子带到太空上,通过辐射,产生新的基因变异,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成果的产物。那么,志鹏兄远在河南洛阳,又不是在北京航天城,况且搞牡丹研究的人又那么多,他是怎么获得如此之大的项目的? 于是,昨天看过太空牡丹开花的消息后,便跟志鹏兄通了信息,问了他这个问题。他说:这是“机缘巧合”。怎么个机缘巧合,太抽象了吧?于是又问他。他回复说:“这是长期从事牡丹生产及科研积累的感情情愫使然。而且,大学毕业后就在农口科研单位工作”。但他的回复我还是不甚满意,于是追问他这里有什么契机?他比较详细地回复说:“2011年牡丹文化节的时候,一位省里的领导到牡丹园赏花。此人也是农业院校毕业的,与我还是同一个农学专业。当看到我们的人在田间做人工杂交,问我们为什么不搞太空育种?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正好,我想起了我夫人的同学就在航天城工作。于是通过程序,立即找到了他,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顺利完成了太空育种工作。 志鹏多年的牡丹生产和科研工作说明,他已经对牡丹有了极为深厚的感情。任何一点有利于牡丹发展的大消息也好,小消息也罢,对他来说都是大消息,都是重于泰山的消息。没有这些,没有对牡丹事业的钟爱,他是不会抓到牡丹太空育种先河机会的。天下从来就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机会总是青睐于敢抓敢抢的人。 |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1 14:13 , Processed in 0.224084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