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又称树苗,是植树造林所用的栽植材料,具有完整的苗干和根系,苗圃中培育的树木,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前都称为苗木。苗木是林业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物质保障,优质苗木更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苗木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和国外林业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了解与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对于加快我国苗木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国外苗木生产现状 1. 苗圃规模大型化,育苗作业机械化 苗圃大型化不但便于机械化作业,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育苗成本。尽管我国的苗圃目前也在朝着过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但大部分的苗圃仍处于散乱、无组织的状态。 国外很多国家的林业苗圃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极高。从整地、播种、施肥、防病虫、行间除草、截根、去顶到起苗、分检直至运输一整套作业都基本实行了机械化(但由于受环境法规等的限制,苗床内除草基本不使用除草剂,仍以手工除草为主)。 而在我国,各地大量的乡镇及私营苗圃蜂拥而起,这些苗圃鉴于成本和资金的原因,其作业还停留在手工的阶段,能够成为龙头企业的国有苗圃大部分已退出造林和绿化苗木市场,幸存的国有苗圃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很难过多地使用机械化的生产设备。 2. 苗圃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首先,在温室控制和灌溉方面都已实现自动化。发达国家的苗圃几乎所有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设施都是自动化控制,只需在控制装置输入白天、晚上的温湿度、光照指标,整个作业将自动控制。在加拿大的苗圃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温室育苗场,由连栋大棚组成,棚内水、肥、空气、温湿度均由计算机控制。同时在国外大多数苗圃中也都实行苗圃灌溉的管网化。 其次,是苗木质检的自动化。质量的监测在国外的苗圃中十分受重视,大多数苗圃苗木在起苗后都要运到分拣中心,在分拣传送带上根据用户的要求对苗木进行分拣和打包。有些国家(如加拿大)的分拣的质量检验都是由质检人员抽样人为测量,而在美国这一过程在有些苗圃也实现自动化。 最后,是容器育苗自动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容器苗,容器苗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机械化程度更高。甚至于许多大、中型容器苗苗圃几乎实现了所有作业自动化:从育苗容器的清洗、消毒、基质的装填、播种到换盆移栽都实现了流水线作业。这样的苗圃在北欧地区早已普及,传统的大田式育苗方式已经淘汰。 3. 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设施技术,重视苗木质量管理 在苗木生产方面,林业发达国家为保证苗木优质高产对苗木的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非常重视。 在德国、芬兰和瑞典等国,由于研制并推广了高效苗木生产设施及其配套装备,其使用苗木的95%都是经过人工环境的植物工厂进入育苗生产,既保证了每年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对这些国家森林的永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长期造林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苗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和林分的生产力。苗圃的广大用户对其所需的苗木都有其严格要求,而苗圃必须按照用户的要求提供苗木。所以,在田间作业时,要对生产过速的苗木要及时截顶,有时在生长季节要截2次以上;对生长过缓的苗木及时追施肥料。同时苗木质量控制由纯感性地按起苗时苗木大小分级向以决定造林后表现的内在生理特性分级转变。苗木质量管理也由单纯对成苗的质量评价向在苗木生产全过程实行分阶段有目标、定向培育到综合管理成苗质量的转变。 对我国苗木发展的启示 1. 加强苗木基地建设 最新评论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5-7-15 22:48 , Processed in 0.292267 second(s), 14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