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昆明苗市受本地众多PPP项目的拉动,整体销量同比上涨,但苗价依旧低迷。外销上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仍是主要以三角梅为主。疏林草地、花镜和生态修复等理念的引入,带来有别于以往的需求,未来乡土植物、水生植物和花境用树行情看好,特殊树种如彩叶树、造型树等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具体来看,乔木的走量比较稳定,花灌木和一些小苗交易量增加。由于当地多数乔灌木质量或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且可替代性强,例如香樟贵了,可以用同规格的乐昌含笑来代替,因此整体苗价始终维持在低位。精品苗很贵,但无奈市场上没有,种植户也得不到实际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策引导,近两年乡土树种用量增加,如滇润楠、云南樱花、朴树和球花石楠等今年整体销量都不错,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也略微上涨。但乡土树种生产周期长,昆明的地域劣势加之种植技术有限,导致大规格乡土植物市场存量少,胸径大于15厘米的鲜少有量。只能用外地树种如山楂、乐昌含笑和广玉兰等替代。

进入12月,沭阳苗市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回暖迹象,整体销量相对平稳。但由于前些年的盲目种植、管养不科学等,导致眼下大量苗木库存过剩,价格持续下降。但大规格乔木和精品苗总体货源紧张,价格稳中有增。
近期走量最好的产品当属球类树种。越来越多的大叶黄杨球、卫矛球和小叶黄杨球等获得市场青睐,将其孤植或组合用于各类小型绿地如街心花园、中小型花坛和花镜等景观中,点缀效果突出,行情看涨。同样前景看好的还有造型苗,如榆树和五针松造型苗价格飘红,一般用作点景树。市场对精品苗木认可度高,基本一棵树一个价。
西府海棠、红叶李和栾树等常规乔木行情低迷,仅在一些规范性、标准化种植的苗圃还有一定走量,且由于小规格类型(米径3厘米到8厘米)库存巨大,价格持续回落。其中栾树跌势最惨,米径10厘米的栾树去年价格270元,现已降至160元到170元。但大规格苗(米径大于12厘米)相对缺乏,如米径15厘米及以上的栾树缺口还是很大,价格也基本能保持稳定。
地被类小苗如瓜子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和小龙柏等普遍销量都不错,价格也与去年基本持平。个别前几年行情不好的地被植物如小龙柏,现下库存紧张,价格已经回暖。例如冠幅20厘米到25厘米的小龙柏价格同比大幅增长,去年卖价仅0.7元到0.8元,今年涨至2元,仍销量可观。
红枫、红榉和红叶石楠等沭阳典型的彩叶树种销量不错,但还是有供过于求的规格价格下滑,如米径10厘米的红榉去年卖价350元,今年降至280元。在去库存的大环境下,大规格苗依旧稀缺,同样是红榉,米径15厘米的苗价格平稳,保持在1700元至1800元。
去年下半年起,贵州苗市进入全面牛市。生态建设的大潮已于西南地区多省份火热开展。在“美丽贵州”建设引领下,各类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工程项目纷纷动工。今年,惠水地区的苗木需求预计达到6000万株,甚至更多。
由于生产成本与地理特点限制,惠水本地苗圃从小培育苗木的人并不多,从事苗木行业的人大多以苗木再次加工为主要经营模式。现在,惠水所用工程苗80%至90%是从四川、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采购。由于需求量大,湖南、湖北等地的苗木销往惠水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因此,惠水苗价受外省行情波动影响较大。受交通成本与维护成本影响,不同类型的外地苗木价格差别很大。以香樟为例,相同的规格,一株全冠香樟售价是截干香樟的几倍。
同时,惠水本地苗价格与外来苗价格存在脱节现象。一棵胸径20厘米的精品香樟,外来苗价格顶多在2000元左右,本地产同规格苗价格可能卖到4000元至5000元。除了本地栽培的苗木无需外销,主要在本地消化之外,价格信息相对滞后是目前苗木行业的一个现象,苗企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是应关注全国苗市动态。
目前,工程上比较常用的树种以桂花、香樟、银杏为主。上述树种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5%左右,预计明年需求仍不会削减。价格方面,胸径12厘米的桂花,今年价格在1000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胸径12厘米的截干香樟,价格也同比上涨60%以上。
地被植物的需求同样很大:花境植物、盆栽、观赏草的需求同比上涨10%左右,盆花价格上涨明显,去年小盆花价格平均为5元至6元,今年上涨到6元至8元。大盆花价格也由17元至18元涨到20元以上。旅游项目中,彩叶、开花类植物的使用是长期趋势。而且设计师对彩色植物的选择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红叶石楠、毛杜鹃、金森女贞等品种虽然价格也有略微上涨,但用量明显下降。现在,木春菊、鼠尾草、美女樱、观赏草等新品更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