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老农十六载培育濒危树种

2016-8-16 09: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2| 评论: 0

摘要: 古磉柚,终得满山香成林 古磉柚,因长于苍南古磉村而得名。   核心提示:16年躬耕于山林、甘于清贫而不被理解的生活,直面台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将仅存的20多株濒危古磉柚重新培植成林……这就是苍南县灵 ...


古磉柚,终得满山香成林

 

古磉柚,因长于苍南古磉村而得名。

  核心提示:16年躬耕于山林、甘于清贫而不被理解的生活,直面台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将仅存的20多株濒危古磉柚重新培植成林……这就是苍南县灵溪镇浦亭村人张技碧,一位执着于古磉柚栽培繁育的老农。

  古磉柚,因长于苍南古磉村而得名。相传唐朝时,一位才子将它从四川带到苍南,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之异,使它成为独一无二的古磉柚,其果肉饱满红润,滋味鲜甜。后因种植规模小、病虫害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出现退化,濒临灭绝。

  如今,在张技碧的不懈努力下,2600株古磉柚悄然繁衍于百亩山田,用一阵阵清香诉说着它们与老人的前世今生。

 

  濒临灭绝,

  名柚陷窘境

  今年66岁的张技碧,始终清楚地记得儿时吃古磉柚的情形。

  张家早年有一株祖传的古磉柚,传到张技碧爷爷这里,恰巧赶上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果实便成了稀罕物。爷爷舍不得别人碰它,总是把采下来的古磉柚藏在大缸里。几经讨要,爷爷才拿出来给张技碧吃,那独特的味道让他一生难忘。

  也许是因此与木有缘,张技碧后来成为一名林业技术员。他勤恳负责、专业技术过硬,深得单位领导器重。2001年的一天,曾任县林业局副局长的潘瑞道找到张技碧,交给他一项任务——挽救濒危古磉柚。

  为了能与更多人分享那股香甜鲜美的味道,张技碧临危受命,在灵溪镇摸排走访了一个多月,把古磉柚的下落地点和果树生长情况逐一登记,终于搜罗到28株古磉柚母树。

  然而,历经天灾人祸的古磉柚,生长情况已大不如前。张技碧不敢马虎,找来懂农业的李孝千、周其碧、郭宝胜和黄前幸等人帮忙。大家一合计,决定把古磉柚母树集中移植在一处,统一进行培育。考虑到海拔、土壤、光照、水源、交通等多种因素,大家最终选定在原浦亭燕头村进行种植,并于2002年共同出资组建了苍南县玉泉古磉柚种植场。

  然而,古磉柚移植过来没几天,一下子就死了4株,这让张技碧心疼得直拍大腿。几位合伙人好不容易分工合作,嫁接了308个芽头,又被突如其来的病虫害侵袭,最后剩下104株。后来,有股东买肥不慎,将“氯化钾”误为“硫化钾”施用,导致104株幼苗根系萎缩而逐渐死亡。

  如果说,技术的失误可以靠经验挽回,但大自然的变化则让人更捉摸不透。2005年,台风“海棠”袭击温州。齐腰深的黄浊泥水淹没了果园,湍急的水流冲得柚子林东倒西歪;大水退后,病毒虫害一拥而上,柚叶纷纷染病凋落。没等古磉柚缓一口气,2006年台风“桑美”又一次席卷而来,200余株果树被暴涨的河水冲走,30多株果树被掀翻在地,青涩的小柚子落得满地狼藉。

  “山里头就是这样,不是种什么就有什么,七分得看天。一旦遇到灾害,这一年基本算是白忙活了。”说起过去的惨痛经历,张技碧的言语里仍透着几分辛酸。

  历尽艰辛,

  甘苦有谁知

  种植场的各项开支以及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让几位股东打起了“退堂鼓”。张技碧鼓励大家:“资金投入可以再想办法,很快就会有好果子的。”

  为此,几位出资人亲自下田干活,尽量减少雇工开支。每天中午,顾不上扒几口饭,他们便溜到果园里干活,除草、施肥、打药……下午2时赶回单位时,往往汗流浃背。下午下班后,他们又钻到林子里,像照看孩子一样,一直忙活到暮色四合才回家。

  不仅如此,张技碧还决定利用果园里植株间隔四五米的空地,套种花木卖钱。很快,3万多株花木陪伴在古磉柚果园里,一年能赚2万多元,用以贴补古磉柚培植开支。古磉柚也似乎越来越“争气”,母树重新结果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年产几百个增长到几千个,2008年产量达到7000多个。

  然而,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当张技碧把丰收后的古磉柚,派送给苍南各地的亲戚朋友品尝时,得到的却是口感又酸又硬的评价。加上部分股东年长退休、家远不便,参与培植的热情也逐渐退却。就连一直没吭声的妻子李银凤也闹意见了:“别人家退休都有钱买房子养老,我们啥也没有,将来干不动活了怎么办……”

  直到如今,退休后的张技碧与妻子李银凤仍居住在一间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子女均已成家并事业有成。在村民眼里,本可含饴弄孙幸福养老的张技碧,却仍执着于古磉柚的“一亩三分地”,实在难以理解。但这个倔强的老头并不理会他人的眼光,不仅每天坚持下地干活,还把其他股东退出的股份承接过来,将全部积蓄都投入到古磉柚的培育中。

  众筹认养,

  坚守不孤独

  跑湖北,走山东……为了改良古磉柚培植,年过花甲的张技碧,仍在东奔西走拜师学艺。

  回到温州后,他在原有的自然农法基础上,巧用新学的共生理念,制作酵素作为肥料,降低虫害风险,提升果实甜度;还用标签给果树按顺序编码,将古磉柚的生物特性及种源历史,施用肥、药的来龙去脉等具体细则,全部输入数据库中……

  张技碧似乎摸到了门路,步子越迈越大,继续尝试培育新的植株。如今,百亩开外的种植场里,可以挂果的古磉柚已有300多棵,其余2300多株幼苗错落于山间茁壮成长。

  拨开云雾见日出,张技碧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去年,300多棵古磉柚产果近万颗,老张再次送果实供人品尝。50多岁的村民陈其影第二天就来报喜:“老张,你的古磉柚味道回来了。是小时候吃的那个味道!”这一句评价,张技碧足足等了15年。

  很快,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慕名而来。经科研单位测定,这些古磉柚内所含的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均高于省内其它柚类资源,且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来自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客人也通过网络慕名而来。受儿子张书雁启发,张技碧很新潮地提出“认养古磉柚”的方式,众筹参与濒危物种培植。每人只需出资1000多元,即可认养一棵古磉柚,并获得部分果实。

  老人有个心愿,希望今年能有更多人参与认养活动,让自己的坚守不再孤独。“不过还要再等些日子,现在是台风季,我不能让别人出了钱,果子都没收着。”这个淳朴的老农笑着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4-5-11 20:13 , Processed in 0.075413 second(s), 1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