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农业,一定要知道的六件事

2015-5-4 13: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5| 评论: 0

摘要: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容致疑,国家扶持农业,政府重视农业,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春的生机,给投资农业创造了无限商机。  农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是因为天天见,出门七件事 ...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容致疑,国家扶持农业,政府重视农业,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春的生机,给投资农业创造了无限商机。


  农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是因为天天见,出门七件事,件件离不了农业,农民种起田来更是得心应手。难的是农业包容万象,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这可不是吹牛,往往是真正接触到了农业,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多么的不够。

  很多刚刚跻身农业的朋友,对农业投资及发展并不是那么了解,记住下面这六件事,也许会给已投资农业或即将投资农业的朋友,特别是农村中有志于投身农业的农民一些提醒和启示。


第一件事:
先找市场,后投资。


  农业投资要赚钱,就得紧紧围绕市场,让市场和价格指导你要种什么,什么时候种。这是下定投资之前必需的清楚的调查,一定要记住:先找市场,后投资。

  农业离不开天,离不开地,各地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甚至施肥打药都不同。在没有设施栽培的时候,因地制宜是不可忽视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

  农产品和农业延伸服务都是建立在独特的土地资源和地上设备之上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国的农产品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交织而变得缤纷多彩!

  看准自然资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做农业的一定知道。自然环境属性决定了农产品品质的根本,而农产品的差异化甚至独有性基本由自然环境决定。唯有茅台镇的水土可以酿出茅台酒,同样的工艺搬到其他地方酿出的只能是五粮液。

  挖掘文化资源。中国的每一个农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这种具有极强地域色彩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结合才成就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一些已经在消费者脑海里形成的事实,即消费者心智,就是最好的文化资源。抓住它们,占有它们,它们就是你的无形资产。


第二件事:
学着分析利润和价格。


  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有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一头猪就绑架了CPI。由于中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所以只要猪价一露头就得打压,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除过大宗的粮油农产品外,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这也是农业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入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大棚菜年毛利率可达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过100%,但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赔”的。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

  那么农业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是起一点参考作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所以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从去年底开始,“猪周期”也无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资杀入抢谷底的全部套牢,2014年春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市下跌,将节日必涨的规律也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

  所以要抓住市场就要算清利率、紧跟政策、尽量看好市场波动。


第三件事:
了解人工成本。


  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产业,市场牛肉价格那么高还十分紧俏,想起来肯定利润不错,但却少有企业问津,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挣钱。因为养牛周期太长,一般得两年以上,企业养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区的农民可以养,场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来解决,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终利润还不错。

  企业做养殖,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企,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

  今年的肉价便宜得连消费者都有些受不了,但菜价总体依然在涨,如今菜市场哪里还有几毛钱的菜?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贵,其实一斤花椒里仅采摘环节的人工费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时的田间管理、生产投入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挣个千把元,价格看似不错,农民放弃的还是不少。

  现像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现在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什么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所以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农业包容万象,从天上飞的,山上种的,地下跑的,地里埋的到处都有商机,总不能见一样做一样。因此衡量一下,自已适合种果,养猪,或种菜,选出自已的强项,发挥自身优势,选好项目,先挖出第一桶金后再图扩大,这对白手起家者尤其重要。


第四件事:
认识损耗。


  农产品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而难题。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再傻的卖菜者也知道,千万不能让当天的新鲜蔬菜过夜。农产品一旦剩下,只能眼睁睁地看它们烂在库里、烂在地里,因为远距离运输,运费比菜贵。而且时节一过,马上要种下一茬作物,只能机械翻耕入土,做了绿肥,一季心血全白费了,还搭进去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费用。碰上这种情况,还谈什么利润?

  因此在衡量成本时,一定要把必要的损耗考虑进去。


第五件事:
科技带动生产,规模创造效益。


  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创造更大的效益就要发展一定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成不了大气候。规模化,进而机械化、专业化,甚至可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可以考虑整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创品牌的道路。

  同时,不能忽视科技带来的生产力。好的种子、好的技术、好的农药、好的化肥、好的农机等等都是科技创造出来的。精准农业、信息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等都离不开科技。可以说,没有科技就没有今天农业的欣欣向荣。掌握知识、科学种田,应该深入投资农业者的心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4-5-3 23:21 , Processed in 0.079781 second(s), 1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