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开方“归经入味”

2023-6-14 11: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 评论: 0

摘要: 中医开方“归经入味”扎针埋线治疼痛2023-06-05 17:45广西陈世鸿,中医专业 医师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华侨投资区)里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关注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做方剂。方 ...

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做方剂。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法度,称做方制。所以,方剂是用单味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治疗范围较广,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方剂的组成,分君、臣、佐、使四项。一般处方用药多在四种以上,均按这四项配伍,即使少于四种药或多至几十种,也不能离此法则。否别漫无纪律,方向不明,前人所用有药无方。

1.君:君是一方的主药,针对一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即《内经》所说:主病之谓君。君药不一定一方只有一个,也不一定猛烈的药才能当君药,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李东垣曾说:假如治风,则用防风为君;治寒,则用附子为君;治湿,则用防己为君;清上焦,则用黄连为君;清中焦,则用黄芩为君。依此类推,即使是比较性味薄弱的药物,如桑叶、菊花、陈皮、竹茹等,都有作为君药的资格。

2.臣:《内经》上说:佐君之谓臣。臣是指协助和加强君药效能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就是帮助麻黄发汗解表的,所以它在麻黄汤中是臣药。臣药在一个方剂内,不限定只有一味,一种君药可以有几种臣药;如果一方中有两个君药,还能用较多的臣药来配伍。

3.佐:臣之下称做佐,佐药就是接近于臣药的一种配伍药。除了与臣药一样协助君药的作用,还能协助君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

例如,麻黄汤用杏仁为佐,其作用就是宣肺、平咳,帮助君药解除麻黄汤证的次要症状。另一方面,假使君药有毒性或者药性太偏,也可利用佐药来调和。

4.使:从“使”字的意义来看,使药是一方内比较最次要的药物。《内经》说:应臣之为使。可知使药是臣药的一种辅助药。在临证上一般把使药理解为引经药,引经药的意思是将药力引到发病场所,所以也叫引药,俗称药引子。

君、臣、佐、使等字面虽含有封建意味,但实质上是用来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几千年来,中医在方剂的配合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无论经方和时方都是遵守这个原则制定的。

在这里顺便谈一谈“经方”和“时方”的问题。中医从单味药的使用发展到方剂,这是很早以前的事。《内经》里就有乌贼骨、茹藘和雀卵组成的血枯方,制半夏和秫米组成的失眠方,泽泻、白术和麋衔组成的酒风方等。到张仲景博采众方撰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更为完备。后人重视其著作尊为经典,并称其方为经方,把后来方剂叫做时方。我们认为经方的疗效是肯定了的,但时方的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

时方的形成,也是中医学术不断发展的例证之一。同样的理由,上面说过的六经辨证法是以《伤寒论》为主,三焦辨证法是以《温病条辨》为主,一在汉朝,一在清代,不仅没有抵触,而且相得益彰。《温病条辨》的方剂在《伤寒论》的基础上还有不少的发挥和补充。所以,在古为今用的目标下,我们应重视经方,也应重视时方,还要重视现代的有效方剂。

有气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

1: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如: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白芷、牛蒡子、桔梗、固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荞、薄荷、前胡。

2: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如:黑附子、干姜、干生姜、川乌头、良姜、肉桂、桂枝、草豆蔻、丁香、厚朴、益智仁、木香、白豆蔻、川椒、吴朱萸、茴香、元胡、砂仁、神曲。

3:湿化成中央: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淡,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如:黄芪、人参、甘草、当归、熟地、半夏、白术、苍术、陈皮、青皮、藿香、槟榔、三棱、阿胶、诃子、挑仁、杏仁、大麦芽、紫草、苏木。

4: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如:茯苓、泽舍、猪苓、滑石、瞿麦、车前子、木通、灯草、五味子、白芍、桑白皮、天冬、麦冬、犀角、乌梅、丹皮、地骨皮、枳壳、琥珀、连翘、枳实。

5:寒沉藏: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如:大黄、黄柏、黄芩、黄连、石膏、龙胆草、生地、知母、防己、朴硝、瓜篓根、牡蛎、玄参、苦参、川栋子、豆鼓、地榆、栀子。

方剂在应用上,出于所用药物的种类多少和产生疗效的快慢不同,又分为七类,简称七方,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和复方。

1.大方:病邪强盛,非大力不能克制,须用大方,如下法中的大承气汤便是。用大方的时候,应先考虑正气能否胜任,因为大下可以伤阴,大汗可使亡阳,邪虽去而正气随伤,这就失却用大方的意义了。

2.小方:小方和大方是相对的。邪气轻浅的,只要用较轻的方剂,或者根据大方减小其制,这就叫做小方,如下法中的小承气汤便是。

3.缓方:一般慢性、虚弱性病症,不能急切求效,宜用药力缓和的方剂来长期调养,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即是缓方一类。

4.急方:急方和缓方是相对的。是在病势危急时用来急救的,例如腹泻不止,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用四逆汤回阳。急症用急方,不仅药力要专,药量也宜重,故常与大方结合应用。

5.奇方:奇是单数,奇方即专一的意思。如病因只有一个,就用一种君药来治疗主症,以求其药力专一,故叫奇方。但奇方并不等于单味药,亦有臣药、佐药等配合。

6.偶方:偶是双数,含有双方兼顾的意思。如同时有两个病因,需要用两种君药来治疗的,就叫偶方。临证上所说的汗下兼施,或攻补并用,都属偶方一类。

7.复方:复是复杂、重复的意思。凡是病因较多或病情较复杂的就需用复方治疗。如五积散是由麻黄汤、桂枝汤、平胃散和二陈汤等方剂组成,用一方来祛除风、寒、痰、湿以及消痞去积。

另一种是指用此法不效,冉用它法,它法不效,更用另一方法,如《内经》所说: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去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复方也叫重方,不同于一般与单味药相对而言的复方。

四象对应:

1:冬至一阳生:味之厚者,联系五藏即肾、阴中之阴,联系药物即大黄。

其对应夏至一阴生:气之厚者,联系五藏即心、阳中之阳、联系药物即附子。

2:冬至一阳生:味之薄者,联系五藏即肝、阴中之阳、联系药物即麻黄。

其对应夏至一阴生:气之薄者、联系五藏即肺、阳中之阴、联系药物即茯苓。

五行制方生克法:

夫木火土金水,此制方相生相克之法也,老于医者能之。

1:风:制法: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常则病也。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2:暑:制法: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常则病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3:湿:制法: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也。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4:燥:制法: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常则病也。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5:寒:制法: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常则病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注云:酸苦甘辛咸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本也。四时之变,五行化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圣人设法以制其变,比如:风邪侵犯人体,使肝木失去疏泄条达,火随之而作乱,此时宜选用辛凉:因选其辛金克其木也,凉水制其作乱之火也。

又一比例:天麻半夏汤:

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眩目黑,丌丌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遂作此方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以为君。偏头痛乃少阳也,非柴胡不能治,黄芩苦寒酒制炒,佐柴胡治上热,又为引用,故以为臣。橘皮苦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生姜、半夏辛温,以治风痰;白茯苓甘平,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不数服而见愈。

方剂有多种剂型,各具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效用,常用的有丸、散、膏、丹、酒、汤等几类。

1.丸剂:丸剂俗称丸药,或药丸。将药物研成细粉后,加冷开水或蜜,或米糊、面糊等黏合物做成的圆形体。根据治疗上的要求,丸剂的大小和重量是不一致的,有小如芥子的,有大如弹丸的,也有如绿豆或梧桐子大的。大约大丸每粒重一钱、二钱或三钱,小丸每两二百至四百粒,细小丸每两六百至一千五百粒,极小丸每两五千至一万粒。

丸药入胃,吸收较慢,多用于慢性疾病之须长期服食者,故前人所说“丸者,缓也”,就是这个意思。又,病在下焦亦多用丸,取其吸收慢,到达肠内才发生作用;也有急症、重症采用丸剂的,因可先期制成,取其便捷。

2.散剂:即粉剂,将药物研成细粉。有分研、合研、陆续配研等手续。一般多用合研,但带黏性的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等,或挥发性强烈的药物如麝香、冰片、樟脑等,或较贵重的药物如犀角、羚羊角、珍珠、熊胆、蟾酥等,均用分研。陆续配研是因处方中含有少量贵重药,或有其他必须分研的药物时用之,法将需要配研的药物分研后,置一种于乳钵内,然后加入等量的其他药粉,研匀以后,再加等量的其他药粉同研,陆续倍量,增加至全部混合均匀为止。

散剂用于内服,药力较丸剂为速;亦用于鼻,或作外敷用。

3.膏剂:将药物用水煎汁,浓缩成稠厚半固体状,挑取适量,用开水冲服。一般制法:药物水浸一夜,煎两次至四次,取汁分次过滤,合并再熬,至不渗纸为度。另外,有用植物油熬炼的,则为外贴用膏药。

膏剂多为滋补类,用于慢性虚弱证,冬季服用的膏滋药亦属这一类。

4.丹剂:丹是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主要为矿物类药物。也有用一般药物混合制成的,则取“赤心无伪曰丹”的意思。丹的剂型不一,有丸、有散和锭剂等。

用法与丸、散剂相同。

5.酒剂:为药物用白酒作溶剂浸取所得的浸出液,故俗呼药酒。制法分冷浸和热浸两种。冷浸将药物泡在酒内,过一个时期即可服用;热浸是药物和酒密封坛内,隔水用文火缓缓加热,保持低温,经过三至七天,去火放冷。

药酒多用于风湿痹痛,借酒的力量来帮助流通气血,加强舒筋活络的效能。

6.汤剂:即水煎剂,用适当的水煎取药汁,倾出后加水再煎,第一次为头煎,第二次为二煎。一般每剂均煎两次,服法有头、二煎分开服的,也有将头、二煎药汁合并后,再分两次服的。临证上,汤剂应用最广,不仅吸取快、作用强,而且便于随症加减。

丸、散、膏、丹和酒剂,多数属于成药,亦可视病症需要,处方配合。一部分丸、散、膏、丹除单独使用外,也能放在汤剂内包煎,或用药汁冲服。

奇经药考:

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2.督脉为病:背寒怄偻,椎尻气坠.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带脉为病:腰酸带下,久遗久漏.

维跷为病: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

3.奇经八脉病机: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

4.奇经八脉通补方: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

5.通补奇经法: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

(1)填精养血药: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

(2)辛香之品: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 :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

7.叶氏治八脉病:

(1)八脉伤损症: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

(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主用血肉有情之品。

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

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

(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

(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

(3)龟版:补任脉之血。

(4)当归:补冲脉之血。

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

奇经药考:

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

2.入冲脉有: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4-4-28 11:51 , Processed in 0.064728 second(s), 1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