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和蚕与我们民族的不解之缘

2017-5-11 05: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2| 评论: 0

摘要: 017-05-10柳池蛋白桑兴农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桑和蚕,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说种桑养蚕之法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 ...
017-05-10 柳池 


桑和蚕,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说种桑养蚕之法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桑和蚕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比如孟浩然就用“桑野就父耕,荷锄随牧童”描写的平和的田园生活景象。还有李商隐歌颂蚕的无私奉献写到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这些,桑和蚕还是重要中药材。今天给大家介绍与桑和蚕有关的药物。

桑叶,一般在初霜后采收,又称“冬桑叶”,也有加蜂蜜炮制,称“蜜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证。一般每次用5~9g。《温病条辨》就记载了桑菊饮“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配药精到,止咳效果显著,现在已经被制成中成药。《濒湖集简方》记载用腊月不落的桑叶,煎汤日日温洗眼睛,可以治疗治风眼。《胜金方》治小儿容易口渴可以用蜜制桑叶煎水服用。

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的治疗。每次使用9~15g。当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桑枝善于走上肢,尤其善于治疗肩背酸痛,经络不利,可单味药熬膏服或用或者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本事方》记载治疗臂痛的方子“桑枝一小,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草撮要》记载"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这个外用方子可以一试。

僵蚕,又名白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证的治疗。每次服用5~9g。《杨氏家藏方》当中记载的牵正散,专门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组成简单,只用了白附子、僵蚕、全蝎等三味药物,但疗效显著。

蚕蜕,有名马明(或鸣)退,即家蚕的蜕皮。味甘,性平,无毒。归心、肝经。有祛风止血,退翳明目的功效。主治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吐血衄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等疾病。一般烧灰研末内服,每次1.5-5g;研末外用适量。《本草经疏》记载:“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蚕沙,是蚕干燥粪便。味甘、辛,性温。归肝、脾、胃经。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等病证的治疗。内服煎汤,一般10-15g,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炒热熨。但是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作者:柳池                  编辑:刘航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相关阅读: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金兰中医学社
金兰中医学社
了解更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4-5-7 23:00 , Processed in 0.064643 second(s), 14 queries .

 

回顶部